張隆溪是誰?
  他曾就讀於原28中(現樹德協進中學)和九中。他是當代著名文化學者景觀設計,世界級華裔學術大師之一,瑞典華裔院士,中西方文化擺渡人,師從錢鐘書、朱光潛等教授。
  22日下午,張隆溪與成都20名優秀中學生開沙龍,他們突破年齡與閱歷的鴻溝,一起聊如何面對應試教育,如何追求知識與真理等抗癌食物問題。
  中學結婚生對話大師
  談如何票貼看待應試教育
  21日上午,瑞典華裔院士張隆溪走進母校樹德中學和樹德協進中學見到了昔日的班主任於老師。次日下午3時30分,張隆溪便馬不停蹄地來到鎲鈀情趣用品街88號,與成都七中育才學校及樹德中學的20名中學生辦起沙龍。
  一名初二的學生髮問,前段時間有些中學生愛在微博轉髮網絡謠言,她認為這是部分中學生群體缺乏思考的表現。“這種現象是不是因為我們應試教育造成的呢?”“但是張老師,如果沒有應試教育,那社會又如何選拔人才呢?”對面的一名初二男同學提問。
  “中國的應試教育其實有它的歷史背景,可以從古代科舉制談起。”張隆溪針對同學們討論的議題回答,東西方應試教育的歷史由來已久,古希腊名家如蘇格拉底和柏拉圖都是通過考試選拔出來的,“雖然應試教育弊端重重,但仍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之後張隆溪繼續闡釋,其實應試教育本身不是目的,不能成為中學生追求真理和知識的桎梏,“獨立思考是持久長期的學習過程,而學習本身是靠學生們的自覺。”
  問如何選擇名著
  “我爸給我買了本《麥田裡的守望者》,但是我真的讀不懂。”一名初二學生提出他的困惑,現在中學生有很多名著要讀,但是卻不知道怎麼選擇自己合適的書籍。“課外閱讀是不是該註重實用性?”另一同學問。
  “追求知識不能僅限於教材里,課外閱讀延伸很關鍵。”張隆溪認為,中學生應該閱讀課外名著,而且還不能局限在國內的一些經典文學,應對國外的古典文學例如莎士比亞的詩集保持熱情和渴望,因為這是培養文學素養的基礎。“但是你們要註意閱讀適合自己年齡段的書籍。”張隆溪說,因為中學生本來可支配的時間就很緊張,所以應儘量避免閱讀沒有意義及難懂的書籍。
  大師驚訝
  “同學”知識儲備和表達讓我眼前一亮
  經過兩個小時的激烈討論,張隆溪與同學們都收穫很多。“這是我第一次與中學生對話,他們的知識儲備及表達能力都讓我眼前一亮。”張隆溪表示,希望這些學生不要對讀書抱有太強的功利性,應該通過知識改變觀念為社會作貢獻。“
  對話張隆溪
  中學生亟需文史哲基礎教育
  記者:中學生討論閱讀選擇應抱有實用性,這種功利主義傾向會不會導致學生只為應試而讀書?這些結果是不是應試教育的弊端?
  張隆溪:這個我之前提過即使有弊端,但應試教育仍然是目前選拔人才的一種次優形式。而去除讀書功利化是需要老師和家長的啟蒙與提倡,不然中學生很容易受到社會讀書無用論的影響。
  記者:你談到中學生亟需文史哲基礎教育,那學生如何在繁重的學業壓力之下做到平衡?
  張隆溪:中學生還是亟需必要的文史哲基礎教育,比如要瞭解中國曆史的進程演變,哲學史中古希腊智者學派,斯多葛學派等流派的產生及思想核心。如今中學生面對繁重的學習壓力,只有通過老師和家長的努力儘量平衡,當然這種平衡也是極其複雜與困難的。成都晚報記者 胥帥 攝影報道  (原標題:張隆溪對話成都學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hcmpwuet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